88位議員先後發言 立法會通過施政報告致謝議案

香港特區立法會昨日通過施政報告致謝議案。提出議案的立法會內務委員會主席李慧琼表示,中共二十屆四中全會將於本月20日至23日在北京召開,審議中共中央關於「十五五」規劃的建議,在此關鍵時刻,香港未來發展的重點方向必定是對接國家發展戰略,積極更好融入國家發展大局,在這大方向下,新一份施政報告立足國家發展大局,以創新改革精神作出具針對性的策略部署,同時因應市民所需提出多項改善民生的政策,讓市民得到更大的幸福感和獲得感,體現了行政長官以民生為施政的初心理念。香港特區行政長官李家超在議案通過後表示,有信心在行政主導和「愛國者治港」原則相適應下,行政立法會共同推動施政報告的理念,帶領社會深化改革,心繫民生,發揮優勢,同創未來。
立法會昨日就2025年施政報告致謝議案辯論的主題圍繞教育、科技、人才一體化發展;豐富置業階梯;勞工支援和保障;醫療健康;社會福利及社會發展。
在愛國主義教育方面,李慧琼表示,她特別點讚特區政府3項重要舉措,一在抗戰勝利80周年迅速完成抗戰遺址梳理工作,這對傳承歷史意義重大;二將愛國教育融入日常教學,透過憲法基本法教育、價值觀課程框架等培養學生國家觀念;三在社區層面動員愛國愛港團體共同推動愛國主義教育,這些措施都有利於「一國兩制」長期貫徹。
議員顏汶羽表示,雖然施政報告未提及重啟租置計劃,但特區政府已表示明年就重推租置計劃展開調查與研究工作。他強調,重推租置計劃不僅能幫助基層市民在熟悉社區安居,亦能為公屋居民理順及優化房屋階梯,加快向上流動,更能為政府帶來穩定財政收入。他認為租置計劃是一項惠民與理財兼備的政策,值得政府認真考慮。
議員郭玲麗建議分層護理模式以「三層健康架構」為核心,第一層主要為「推廣、自助與低強度介入」;第二層為中度個案服務;第三層是高強度與專科服務,希望重整香港輔導與精神健康服務的運作模式,銜接基層醫療、學校與社區服務,讓市民在對的時間獲得對的支援。
議員鄧飛期待特區政府明年上半年公布北都大學城概念發展綱要,他認為北都大學城發展可有兩種模式,一種是以本地大學的擴容提質為主導,另一種是吸納國際知名大學和研究機構進駐,兩者合二為一亦可。
議員林振昇肯定施政報告中有關保就業的措施,規定申請侍應生及初級廚師的僱主,要用同一工種去計算本地和外勞的人手比例,期望政府繼續動態留意,倘若就業形勢再嚴峻,應考慮提早調整「補充勞工優化計劃」的安排。
議員梁子穎關注失業率持續上升,其中飲食界和零售業界問題最為嚴重,他希望勞工處和僱員再培訓局加強措施,幫助失業工友學習新技能及提供就業配對工作。
議員陳曼琪提出以「四維八德」推動良好「家庭家教家風」,並爭取政府派「加應子」紓解民困。
為期三天的辯論共有88位議員發言,總發言時間為19小時51分。在議案獲立法會通過後,李家超發聲明表示:「今年施政報告以『深化改革 心繫民生 發揮優勢 同創未來』為主題,通過進一步改革和部署,制訂短、中、長期政策,同時作出多元發展的系統性布局。這份施政報告圍繞經濟和民生兩大主軸,通過改革發展經濟,讓社會創造財富、增加資源,讓政府提供更多服務,建造更多基建,達至我施政的最終目標──改善民生。這份施政報告結合了政府謀劃和民間智慧,是我們共同為香港創建未來的策略部署。」
「我感謝立法會議員在連續三日的致謝議案辯論期間,就施政報告中有關深化改革;確保『一國兩制』行穩致遠;強化治理體系;推動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加快發展北部都會區;促進產業發展和革新;融入國家發展大局;鞏固香港國際中心地位;推進教育、科技、人才一體化發展;強化房屋、勞工、醫療、社福措施等政策範疇提出不同意見。政府會仔細研究和考慮各項建議,讓施政更能落到實處,讓市民更受惠。」李家超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