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艦首度穿越台海 赴南海開展科研試驗和訓練任務

中國人民解放軍新聞傳播中心官方微博12日宣布,福建艦赴南海海試!海軍新聞發言人冷國偉海軍大校12日介紹,日前,中國第3艘航空母艦福建艦通過台灣海峽,赴南海相關海域開展科研試驗和訓練任務。這次組織福建艦跨區試驗訓練,是航母建造過程中的正常安排,不針對任何特定目標。對於福建艦通過台灣海峽,赴南海海試,專家表示,南海海域水深足夠、海況複雜,更適合開展系統性的航母試驗與訓練。從地理位置看,經由台灣海峽前往南海是最高效、合理的正常航線選擇。
12日,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林劍回應福建艦通過台灣海峽相關提問時表示,中國海軍發布了相關信息,中國第3艘航空母艦福建艦通過台灣海峽,赴南海相關海域開展科研試驗和訓練任務。這次的跨區試驗訓練,是航母建造過程中的正常安排,不針對任何的特定目標。「我要指出的是,中國軍艦在有關海域的活動完全符合中國的國內法和國際法。」
這是福建艦第一次通過台灣海峽,為何選擇這樣的路線?據玉淵潭天微博引述海軍研究院專家李劍表示,該艦在上海建造完成,東海海域水深及海況條件有限,難以滿足全面測試要求。而南海海域水深足夠、海況複雜,更適合開展系統性的航母試驗與訓練。從地理位置看,經由台灣海峽前往南海是最高效、合理的正常航線選擇。李劍還表示,此次行動將試驗和訓練任務放在一起,是為了確保裝備能快速形成作戰能力,同時這可能是福建艦正式入列之前,最後一個階段的試驗。
9月3日上午,作為「航母佩劍」,由殲-15DH、殲-15DT、殲-15T、殲-35四型戰機組成的艦載機梯隊亮相閱兵現場。此次艦載機家族的全新亮相,從滑躍起飛到彈射出擊,從單一機型到多機協同,體現了未來作戰理念和作戰樣式的多元化,將大幅提高海軍艦載航空兵的戰鬥力。
軍事專家宋忠平指出,這一系列新型戰機將搭載在福建艦,殲-35與殲-15T的高低搭配,它們之間能夠形成協同作戰。一個負責「踹門」,一個負責「打擊」,由此形成更強大的整體作戰能力。兩種戰機,一個隱形,一個非隱形,這種戰機結合力是除美國之外的第二家,中國這方面的作戰能力不斷提升。
宋忠平認為,相比東海,南海的環境更為複雜,福建艦在南海也將會經歷更為嚴峻的考驗,相應新型電磁彈射型艦載機與福建艦展開適配性的訓練。「訓練將體現『從難從嚴』,在福建艦加入現役之前,將它的極限性測試出來,這就是赴南海進行演練的原因。」
對於福建艦完成南海演練之後是否會在三亞港加入現役,宋忠平分析指出,一方面來看,2019年山東艦即是在完成南海最終測試後加入現役,福建艦也有可能會採取這樣的方式來加入現役。他強調,「福建艦其實已經完成了絕大部分的測試和很多的訓練工作,入列後還會再進行試驗性的服役,將以更快的時間形成初步的戰鬥力和保障力。這意味着服役後,測試工作並沒有完全結束,還需要不斷地對新裝備進行各種各樣的考驗。最終讓福建艦具備完整的戰鬥力和保障力。」
宋忠平指出,福建艦面臨新型裝備和新型技術雙重考驗,這比遼寧艦和山東艦多得多,因此其海試的時間也必然會更長,穩妥、可靠最為緊要。「新技術包括電磁彈射裝置、電磁攔阻裝置、相應智能化電源配電系統等測試,還有很多新的武器裝備,包括彈射型的殲-35,以及預警機和新型的直升機,這些都將會着艦測試。」他說,中國的多款新型戰機,不需要在海試時進行大量的測試,只需解決彈射的試驗問題,至於大量訓練將是加入現役之後才需要的。
作戰與武器裝備專家王雲飛在視頻分析指出,福建艦第9次海試預料迎來以下的測試:一是多機型適配,殲-15T重型戰機、殲-35隱形戰機、空警-600預警機以及攻擊-11無人機,以上都有可能於本次完成電磁彈射測試,其實測系統將對不同重量和各類型的艦載機展開兼容性測試;二是可靠性驗證,在模擬測試中連續彈射40次都沒有出現故障情況,故障率僅為0.03%,顯著低於福特級航母的0.8%。他分析,由於是海上航行狀態,有縱向搖擺和橫向搖擺,在整體較為複雜的環境當中,海試將檢驗電磁彈射系統的抗衝擊性和穩定性;三是跨晝夜的起降測試,包括夜間、黃昏、拂曉起降,以驗證航空管制、助降裝置等系統的性能;四是各型艦載機本身與甲板保障系統的適配性的相關測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