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爆絕不能成為日本逃避侵略罪責的擋箭牌

翊君/時事評論員

今年是二戰結束80周年,作為當年挑起戰爭的日本,多年來試圖淡化其戰爭罪行,在近期的廣島原爆紀念活動中,大力塑造「受害者」形象,卻對二十世紀對亞洲各國的侵略行為輕輕帶過。日本一面逃避發動戰爭和侵略鄰國的責任、淡化戰爭罪行,這種行徑實在令人不齒。然而,近日一段來自美國空軍退役少將查爾斯·斯韋尼於1995年的發言聲明,在網上再度引發了關注,他以親身經歷者的身份,揭開了日本二戰期間那血腥、罪惡的歷史真相。
查爾斯·斯韋尼是唯一一位參加過兩次原子彈轟炸任務的飛行員,他在1995年一次聽證會中,憶述當美國在大蕭條中艱難掙扎時,日本卻以「大東亞共榮圈」這般看似無害的口號,掩蓋其醜惡的侵略野心,開啟了征服鄰國的罪惡之旅。這個所謂的「共榮」,實則是日本妄圖統治亞洲、掠奪自然資源和廣闊土地的陰謀。它對中國發動全面而殘酷的戰爭,將戰火無情地蔓延至無辜百姓的家園。他也表示日軍在侵略過程中,毫無悔意與猶豫,犯下了罄竹難書的罪行。南京大屠殺便是其中最慘烈的例證,多達30萬手無寸鐵的平民慘遭屠殺,無數家庭支離破碎,生命在日軍的暴行下如螻蟻般脆弱。
這些鐵一般的事實,就是日本侵略罪行的鐵證,不容置疑,更不容篡改。
然而,多年來日本卻一直在逃避責任、淡化罪行。他們篡改教科書,試圖讓年輕一代忘記先輩的惡行,將侵略戰爭歪曲成「自衛戰爭」,把殘暴的屠殺說成是「必要的軍事行動」。這種顛倒黑白、混淆是非的做法,是對歷史的公然褻瀆,是對受害者的二次傷害。同時,日本還着力營造自己是原爆受害國的形象。在廣島原爆紀念活動中,廣島市長松井一實呼籲廢除核武器、建立安全保障體制,強調傳遞被爆者的和平願望。不可否認,原爆給廣島人民帶來了巨大的傷痛,但這絕不能成為日本逃避侵略罪責的擋箭牌。日本在戰爭中犯下的累累罪行,是導致其遭受原爆的重要原因之一。原子彈的使用雖然殘酷,但從某種程度上來說,也是對日本軍國主義暴行的一種制裁。一句到尾:日本絕非原子彈下的受害者。
時至今日,日本應清醒地認識到,逃避和淡化歷史罪責只會讓自己在國際社會中陷入孤立。只有真誠地正視歷史,深刻反思侵略行為,向受害國和人民道歉賠償,才能贏得國際社會的諒解和尊重。而不是一邊以原爆受害者的身份博取同情,一邊繼續在歷史問題上含糊其辭、甚至歪曲事實。
(本文不代表《今日正言》立場。如轉載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