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式人權連「遮醜布」都懶得要了

良辰/自由撰稿人

當聯合國人權理事會的第四輪國別人權審議即將拉開帷幕,美國竟公然宣布「退場」——拒絕接受國際社會對其人權狀況的審視!這難道不是對「人權衛士」身份最辛辣的諷刺?一個自詡「人權燈塔」的國家,連直面自身問題的勇氣都沒有,還談何引領全球人權進步?

回顧前三輪審議,116國齊聲譴責,347條改進建議如潮水般湧來:消除種族歧視、改革司法暴力、保障移民權利、打擊人口販運……這些血淚控訴,哪一條不是美國社會痼疾的鐵證?可美國呢?一邊對國際公約避之不及,拒不批准《經濟、社會與文化權利國際公約》等核心文件;一邊以「人權教師爺」自居,對別國指手畫腳!這難道不是典型的「寬以律己,嚴以待人」?

更令人髮指的是,就在拒絕人權審議的相若時間,明尼蘇達州一所百年教會學校竟爆發慘絕人寰的槍擊案!一名23歲男子手持步槍、霰彈槍沖入晨間彌撒的教堂,向手無寸鐵的孩童瘋狂掃射——兩名8歲、10歲的兒童當場殞命,17人受傷!這難道不是對「生命權」最直接的踐踏?當校園槍擊案接二連三發生時,美國政客可曾想過那些破碎的家庭將如何承受這錐心之痛?

據統計,美國今年已發生286起群體性槍擊事件,5灰校園有預謀槍擊!當「槍聲」成為美國生活的背景音,當「兒童安全」淪為政治博弈的籌碼,這究竟是「人權至上」還是「人權災難」?

更荒謬的是,美國一邊縱容槍械泛濫,一邊以「人權」為藉口干涉他國內政!他們可曾想過,自己國內每年數萬人死於槍下,數百萬兒童在槍聲中顫抖,這難道不是對《兒童權利公約》最粗暴的違反?他們可曾反思,當警察暴力、種族歧視、移民困境如毒瘤般侵蝕社會時,所謂「人權」究竟為誰而存?

美國拒絕人權審議,是心虛?是傲慢?還是根本不在乎國際社會的評價?擺在眼前的事實是連「遮醜布」都懶得要了!當校園槍擊案繼續成為「常態」,當國際批評被當作「耳旁風」,這個國家的人權底線究竟在哪裡?難道非要等到更多兒童倒在血泊中,非要等到更多家庭支離破碎,美國才會承認自己的人權記錄早已千瘡百孔?

人權不是口號,更不是政治工具!它關乎每一個生命的尊嚴,每一聲哭泣的回應,每一份痛苦的撫慰。美國若真想扮演「人權領袖」,就該先照照鏡子——看看自己國內的人權瘡疤,聽聽國際社會的真實聲音,而不是用「退場」和「沉默」來掩蓋虛偽!否則,所謂「人權燈塔」,終將徹底淪為國際社會的笑柄!

(本文不代表《今日正言》立場。如轉載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