鳩山由紀夫參加中國九三閱兵是正視歷史

翊君/時事評論員
日本前首相鳩山由紀夫據報將出席9月3日在北京舉行的抗日戰爭勝利80周年紀念活動,在當下複雜的國際形勢下,鳩山由紀夫此舉意義非凡,其正視歷史的態度值得讚賞,也為中日關係乃至地區和平穩定帶來積極信號。
鳩山這位前日本首相出席紀念活動,是對歷史正義的尊重。抗日戰爭是中華民族歷史上一段慘痛而又壯烈的記憶,日本軍國主義的侵略給中國人民帶來了沉重災難。正視這段歷史,是對受害者的尊重,也是對歷史真相的捍衛。鳩山由紀夫以實際行動表明,日本也有有識之士能夠勇敢地面對過去,承認歷史錯誤,這是推動中日關係健康發展的重要前提。
事實上,鳩山由紀夫一直秉持着理性且積極的態度看待歷史與中日關係。他倡導「構建友愛社會」,強調國家間應相互尊重、理解與扶助,認為鄰里相愛才能彼此受益。在對待歷史問題上,鳩山由紀夫有着清醒的認知。他明確指出,20世紀是「戰爭的世紀」,人們曾期望21世紀成為「和平的世紀」,然而本世紀已過去四分之一,世界各地戰亂未息,分裂與仇恨反而加劇。他痛切地呼籲,無論出於何種理由,人與人相殘、國與國相害都是荒謬行徑,必須立即停止。這種對戰爭的反思、對和平的渴望,與那些迴避歷史、甚至美化侵略的行徑形成鮮明對比。
與鳩山由紀夫形成對比的是日本政府部分官員的態度。近年來日本大幅調整安保政策,增加防衛預算,放寬武器出口限制,謀求突破性軍力發展。這種做法不僅引發地區國家的擔憂,也顯示出日本在歷史問題上缺乏深刻反思,未能與軍國主義徹底劃清界限。日本首相石破茂與駐華大使金杉憲治不出席紀念活動,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日本政府在正視歷史方面的消極態度。
只有正視歷史,才能避免悲劇重演。鳩山由紀夫的正視歷史之舉,為日本樹立了良好榜樣,與日本部分官員消極態度,形成強烈相比。我們期望日本今後能有更多像鳩山由紀夫的人,勇敢地站出來,正視歷史,以史為鑑。只有這樣,中日兩國才能消除歷史隔閡,增進相互信任,共同開創兩國關係的美好未來,為地區和平穩定與世界繁榮發展貢獻積極力量。
(本文不代表《今日正言》立場。如轉載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