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地與港澳大學校長圓桌會聚焦教育強國建設

由中國高等教育學會主辦、香港科技大學承辦的內地與港澳大學校長圓桌會於本月12日在香港圓滿舉行,會議以「教育強國建設背景下的大學使命與協同創新」為主題,至少12所內地及港澳高校簽署多項合作協議,涵蓋科研項目、人才培養及學術交流等領域。會上同時舉行了生命科學開放聯盟成立儀式,在國家教育部部長懷進鵬、中央政府駐港聯絡辦副主任羅永綱、中國高等教育學會會長林蕙青及香港特區政府教育局局長蔡若蓮的共同見證下正式啟動。
是次會議匯聚15所頂尖高校和機構代表,包括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復旦大學、上海交通大學、浙江大學、廈門大學、中山大學、西湖大學、深圳醫學科學院、香港大學、香港中文大學、香港科技大學、香港理工大學、香港城市大學及澳門大學的院校領導和專家學者,以及中央港澳辦、中央人民政府駐香港特別行政區聯絡辦公室、教育部相關司局,與香港特區政府教育局等機構代表共70餘人參與,共同探討高等教育發展策略。
懷進鵬發表主旨講話時指出,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加速演進,全球進入創新密集時代,同時多學科交叉加速,為高等教育發展創造了新的歷史機遇。要樹立新的教育觀,有機融合人才培養、教育發展、科技創新的使命,從教育自身發展的小邏輯,走向服務現代化強國建設、推動世界高等教育發展的大邏輯。要充分發揮粵港澳大灣區產業、科教、金融、國際合作的疊加優勢,加快全國高校區域技術轉移轉化中心建設,匯聚政產學研金等要素,打造科技創新與產業創新融合發展的新機制。積極支持內地與港澳大學聯合成立生命科學開放聯盟,創辦世界一流科技期刊,發起和參與國際大科學計劃。要順應數字時代需求,積極支援港澳大學加強人工智慧前瞻布局,推進人工智慧賦能教育變革。
他希望內地與港澳高校錨定教育強國建設的目標任務,同頻共振、攜手並進。進一步發揮港澳獨特作用,推動香港成為國際教育中心、創新中心和人才中心。持續加強與世界一流高校的合作交流,舉辦好世界頂尖大學論壇。
香港特區政府政務司司長陳國基表示,在「一國兩制」的獨特制度優勢之下,香港整體教育競爭力在全球排名前五,也擁有五所世界百強大學。未來十年,國家將會高速發展教育,迎來高等教育的黃金時期,特區政府會一如既往發揮好香港作為國際化橋樑與窗口的角色,全力促進高等教育的國際化與多元化,積極推動香港與內地高校更深更廣的合作,培養引領未來的棟樑之才與科技精英,為教育強國發展與民族復興貢獻堅實的力量。
中國高等教育學會會長林蕙青表示,粵港澳大灣區高校聯盟等平台搭建,促進了跨地域的師資互聘、學生交換和科研資源分享。科研機構聯合攻關,產出了一批具有國際影響力的成果;而加快建設教育強國,是港澳大學和內地大學共同肩負的光榮使命和歷史責任。
是次會議聚焦三大核心議題:「強國建設,大學擔當」、「教育強國,大灣區角色」及「教育強國,港澳貢獻」,與會者就學科交叉創新、國際科研合作、生命科學開放模式,以及頂尖大學論壇籌備等議題進行深入討論。
會議強調,落實教育強國建設規劃綱要,建立高層次學術交流平台,促進全球頂尖大學之間的互學互鑒、互融互通等策略勢在必行。內地與港澳高校需發揮戰略協同效應,善用粵港澳大灣區合作平台,充分利用港澳雙向橋樑角色,共同推進國家教育國際化進程。具體將從五方面着力:堅持立德樹人,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新一代;加強資源對接,開拓人才培育新渠道;促進科研協作,構建科技創新中心;推動教育數字化轉型,開創發展新格局;及發揮樞紐作用,樹立國際合作新典範。
為加強內地與港澳高校戰略合作,清華、復旦、浙大等內地高校分別與香港的科大、中大、港大、理大、城大及澳門大學簽署多項合作協議。其中,港科大與清華簽署碳中和合作備忘錄,以發揮兩校在環境科學、新能源、新材料、人工智能等領域的科研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