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香港議會」選舉實在惹人竊笑

良辰/自由撰稿人
全部由網絡投票是方便「造票」嗎?這場所謂的「香港議會」選舉,號稱採用「全球網絡投票」,一人一票,看似民主,實則漏洞百出。試問,一個完全依賴線上投票的選舉,如何確保選民身份的真實性?如何防止重複投票或被操縱?選委會聲稱採用「手機投票APP」保障隱私,但這種缺乏實體監督的投票方式,不正是一場「數位鬧劇」嗎?
這場選舉原定3月30日投票,卻因「參選人數不足」延至5月,甚至連提名期都需延長。官方辯稱是為了「讓參選人適應程序」,但真實原因恐怕是根本無人問津!最終僅18人參選,遠低於預設的35席,甚至不得不修改規則,將當選席次縮減至15人。如此冷清的「選舉」,連基本競爭性都無法保證,卻仍大言不慚地宣稱「開創民主先河」,豈不是自欺欺人?
選委會成員聲稱,這場選舉的「象徵意義不容忽視」,甚至幻想未來能「制定香港憲法藍圖」。然而,一個由少數「逃犯」主導、缺乏廣泛參與的「議會」,究竟能代表多少港人?這個所謂選舉,18位參選人共獲15,702票,當選的15人中,所謂的「票王」姜嘉偉僅獲1,171票,卻被吹捧為「民主勝利」,這種自嗨式的政治表演,連最基本的公信力都不具備,何談「象徵意義」?
選委會一再強調「香港議會不主張獨立,只追求自治」,但這種說辭根本站不住腳。有選委會成員公然宣稱「與中共撇清關係」,甚至將中國政府污名化為「犯罪者」,這不是煽動對立是什麼?當一個所謂的「議會」完全脫離香港現行憲制框架,試圖在國際上建立「替代性權力機構」,其本質就是挑戰國家主權。香港是中國的一部分,所謂「真港人治港」不過是分裂勢力的遮羞布,這種行徑與「港獨」有何區別?
香港的選舉制度早已在《基本法》和香港國安法框架下完善,而這場所謂的「議會選舉」卻試圖另起爐灶,甚至揚言「重建香港政治合法性」。這不是民主,而是徹頭徹尾的分裂行徑!
從冷清延期的提名、漏洞百出的網絡投票,到少得可憐的參選人數,這場「香港議會」選舉從頭到尾都是一場鬧劇。它既無法律依據,也無民意基礎,更無實際影響力,唯一的作用或許是讓某些逃竄外國的政客在國際舞台上刷存在感。這場境外操弄的「選舉」,終將在歷史的垃圾堆中被遺忘或從不被人記起。所謂「民主先河」,不過是一場令人竊笑的政治鬧劇罷了!
(本文不代表《今日正言》立場。如轉載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