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六千億元 中國衛星導航產值創新高

中國衛星導航定位協會18日發布《2025中國衛星導航與位置服務產業發展白皮書》。白皮書顯示,2024年中國以北斗為核心的衛星導航與位置服務產業總體產值達到5,758億元(人民幣,下同)創新高,同比增長7.39%。目前北斗系統在交通運輸、電力及大眾消費等多個領域實現深度應用與創新突破。截至2024年末,全國有約2.88億部智能手機支持北斗定位功能,高精度車道級導航覆蓋全國99%以上的城市和鄉鎮道路。北斗系統並加快國際化步伐,相關服務及產品出口到140餘個國家和地區,進入民航、海事、移動通信等11個國際組織的標準體系。中國衛星導航定位協會會長于賢成預計,今年以北斗為核心的衛星導航與位置服務產業將涉及更多新的應用市場,中國的時空服務產業總產值有望在今年超萬億元。
于賢成在白皮書發布會現場介紹,隨着各行業數字化轉型和智能化升級,對衛星導航設備及時空數據的需求持續釋放,為北斗時空信息應用與服務市場發展持續注入新活力。同時,國家和地方政府連續出台多項政策,推動北斗在行業領域和大眾消費領域的深化應用,使市場活躍度不斷增強。
2024年,隨着國家加快推進北斗優先應用和北斗產品國產化替代,中國衛星導航與位置服務產業繼續保持穩定增長態勢。白皮書顯示,目前北斗系統在交通運輸、電力以及大眾消費等多個領域實現深度應用與創新突破。
在交通運輸領域,截至2024年底,在道路營運車輛、郵政快遞車輛、軌道交通等方面累計推廣應用各類北斗終端設備約1,350萬台(套)。在港口裝卸和堆場的全自動化作業中,安裝了北斗導航設備的無人集卡運行效率提升了25%。2024年,電力行業也在持續大力推進北斗應用,推廣各類應用終端超過50萬台(套)。
北斗系統在大眾消費領域也「大展身手」。2024年國內衛星導航定位終端產品總銷量超過4.1億台,其中,具有衛星導航定位功能的智能手機出貨量達到2.94億台,當中約2.88億部智能手機支持北斗定位功能,佔比98%。
國內多個導航地圖供應商正式切換為北斗優先定位。中國衛星導航定位協會副會長兼秘書長劉大可介紹,11家主要電子地圖服務供應商提供位置服務日均超1萬億次,日均提供導航服務總里程超40億公里,北斗高精度車道級導航已基本實現了全國城鄉道路全覆蓋。北斗系統還應用於全國50多個城市開展智能網聯汽車道路測試,保障智能輔助駕駛等應用。
「不僅滿足國內需求,北斗讓全世界任何人在任何地方,都能夠享受到來自中國的高質量導航公共服務。」中國衛星導航定位協會北斗時空技術研究院院長李冬航說,北斗系統正加快國際化步伐,相關服務及產品已出口到140餘個國家和地區。
作為聯合國認可的全球衛星導航系統核心供應商,北斗系統全面進入民航、海事、移動通信等11個國際組織的標準體系,持續擴大國際「朋友圈」。尼日利亞、突尼斯、塞內加爾、喀麥隆、吉布提等30多個非洲國家已建設北斗CORS站,為當地水利、交通、農業、氣象監測等領域提供高精度位置服務。在南美洲,秘魯錢凱港成為首個應用「5G+北斗高精度定位+AI」的智慧港口。
于賢成表示,下一步,北斗系統將加速與5G通信、人工智能等前沿技術融合,在低空交通、低空物流、低空文旅、城市管理等領域發揮更大效能。
展望行業前景,于賢成表示,衛星導航與位置服務產業將繼續朝更加泛在、更加融合、更加智能和更加安全的方向不斷發展和進步。2025年,產業研究將立足於時空服務產業的範疇,面向新的應用市場,涵蓋地理信息、遙感、室內定位、低軌星座、移動通信、慣性導航、視覺導航、地磁導航、大數據等能夠產生和處理時間空間信息的相關領域以及相關服務提供商。在此基礎上,預計2025年中國時空服務產業總產值將超萬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