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評論這樣說──企業應在涉及國家核心利益的問題上保持清醒

作者:會跳舞的小蝸牛
月13日,《大公報》上一篇題為《勿陷天真,勿失清醒》的評論文章,如同一把鋒利的匕首,直刺李嘉誠拋售港口事件的要害。文章言辭犀利,直指此舉將對中國航運業造成深遠且負面的影響,甚至可能動搖國家在全球戰略版圖上的根基。標題中的「勿陷天真」,是對李嘉誠輕率決策的諷刺,暗示其將複雜局勢簡單化處理,無異於無原則的投降;「勿失清醒」,則是對其置國家利益於不顧的強烈譴責,質疑其是否已失去往日的睿智與責任感。
民眾對李嘉誠的憤怒,並非空穴來風。作為房地產巨擘,他與政府之間的糾葛錯綜複雜,這個行業本就非等閒之輩所能涉足。然而,李嘉誠不僅涉足其中,還創造了「公攤面積」這一飽受詬病的概念,讓無數購房者深受其害。2015年,當他大規模拋售中國資產時,面對全國範圍內的聲討浪潮——「別讓李嘉誠跑了」,《解放日報》以「與其挽留,不如目送」八字淡然回應,彰顯大國風度。彼時,他的撤資尚可視作純粹的商業行為,儘管眾人皆知其已預見到中國房地產市場的衰落。
而今,時移世易,中美戰略博弈愈演愈烈,李嘉誠對港口的拋售行為便不再單純。其背後,是錯綜複雜的政治博弈與地緣戰略考量。美國此次對巴拿馬運河相關港口交易的插手,無疑暴露了其遏制中國崛起的野心。巴拿馬運河,這條連接兩大洋的黃金水道,其戰略地位不言而喻。控制了運河周邊的港口,便等於扼住了國際貿易的咽喉,足以對其他國家施加政治壓力,攫取經濟利益。歷史總是驚人地相似,美國在中東地區曾通過控制石油運輸要道,操縱全球油價,進而影響各國經濟命脈。如今,在巴拿馬運河問題上,美國故伎重演,企圖通過干預港口交易,限制中國的航運與貿易。
對中國而言,隨着經濟的飛速發展,對外貿易持續增長,對國際航運通道的依賴日益加深。巴拿馬運河作為連接太平洋與大西洋的重要紐帶,是中國與拉美、加勒比地區貿易往來的關鍵通道。一旦美國通過此次交易掌控運河周邊港口,中國商船在通行時將面臨重重障礙。這不僅會增加運營成本,還可能導致運輸延誤,影響供應鏈的穩定性,給中國的製造業與外貿企業帶來沉重打擊。更令人憂慮的是,特朗普政府已簽署行政命令,計劃向中國船隻徵收高額停靠費,並遊說盟友採取類似措施,其意圖昭然若揭。
在李嘉誠拋售港口消息傳出的當日,官方並未立即表態,但沉默並不意味着默許。隨後,國務院港澳辦全文轉載了上述評論文章,態度明確,立場堅定。和記實業,作為一家舉足輕重的跨國企業,在做出重大決策時,理應兼顧國家利益與民族大義。政治與經濟,如同孿生兄弟,密不可分,尤其在全球化背景下,大國的政治屬性愈發凸顯。沒有政治的穩固支撐,經濟發展便如無根之木,難以長久。換言之,企業的發展離不開國家的扶持與庇護。在全球競爭日益激烈的今天,企業更應勇於擔當社會責任,在涉及國家核心利益的問題上保持清醒頭腦,與國家同呼吸、共命運。
官方媒體的發聲,如同警鐘長鳴,提醒那些試圖游離於國家意志之外的企業家們。螞蟻集團的上市風波仍歷歷在目,前車之鑑,後事之師。和記實業若不及時醒悟,調整航向,其未來的航程必將布滿荊棘,步履維艱。在時代的洪流中,唯有與國家同行,方能行穩致遠。
(本文轉載自網絡,原文標題為《李嘉誠43座港口大甩賣:商業奇才還是利益至上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