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智能體爆發元年 香港不能再落後

翊君/時事評論員
人工智能(AI)作為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核心驅動力,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重塑著世界經濟的面貌。中國在人工智能的發展呈現出蓬勃之勢,應用層面正迎來大爆發時代。從DeepSeek大模型的橫空出世,到北京兩會上關於人工智能創新能力的熱烈討論,無不彰顯出中國在AI領域的雄心壯志和堅定步伐。然而,在這場全球性的AI競賽中,香港作為國際金融、貿易和物流中心,其人工智能的發展卻顯得有些步履蹣跚。
近日,百度創始人李彥宏發表文章,明確提出了2025年可能成為「AI智能體爆發元年」的觀點。他強調為了保持在AI革命前沿的地位,必須在芯片、數據中心、雲基礎設施等方面加大投入。這種對AI未來發展的深刻洞察和戰略謀劃,無疑為香港提供了寶貴的啟示。
香港的人工智能發展,目前尚處於發展「起步」階段,實質性的成果並不多見,至少仍未見到產業化的成果。儘管政府已撥款數十億港元用於推動人工智能生態圈的建設,包括撥款10億元設立人工智能研發院和資助計劃,但這些舉措能否有效應對未來AI技術的迅猛發展,仍令人擔憂。與內地那百億元、甚至千億元的投資規模相比,香港在人工智能領域的步伐是否顯得過於緩慢、規模太小、缺乏一種迫在眉睫的方向感和緊迫感?我們難道還在徘徊,尚未發掘出真正適合自己的發展路徑和獨特優勢嗎?
香港要發展人工智能,不能僅僅停留在規劃和概念上,更需要有實質性的行動和長遠的戰略眼光。在這方面,深圳的創科發展經驗值得香港深入學習和高度合作。深圳作為中國的創新之都,其在AI領域的發展可謂風生水起,不僅湧現出了一批具有國際競爭力的AI企業,還形成了完善的創新生態體系,人工智能+加持了產業升級,推動新質生產力的發展,大大提升各個產業領域的效益。因此,香港應該積極與深圳等內地城市開展合作,共同探索AI技術的研發和應用,實現優勢互補和資源共享。
2025年是AI智能體爆發元年,對香港來說既是一個機遇也是一個挑戰。香港必須抓住這個機遇,深入學習內地創科發展經驗,加強與內地的合作與交流,同時注重培養自己的AI人才和構建完善的創新生態體系。然而,我們的規劃是否真的足夠具體、足夠前瞻,能夠引領我們走向人工智能的輝煌未來?還是說,我們只是在跟風「人做我做」,缺乏真正的戰略眼光和執行力度?
(本文不代表《今日正言》立場。如轉載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