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我破!哪吒「破」了香港電影界的迷思

梁明逸/文化人
一直以來,香港觀眾似乎對荷里活大片情有獨鍾,彷彿外國的電影才是品質的保證。然而,《哪吒2》的橫空出世,卻打破了這一迷思。這部國產動畫電影不僅在內地創下驚人票房,更在香港市場上大放異彩。兩天破千萬的成績,不僅超越了同期上映的《美國隊長4:勇敢新世界》,更一舉成為港澳影史動畫電影開畫票房和內地電影開畫票房「雙料冠軍」。這難道不是對「外國月光特別圓」這一迷思的有力反擊嗎?
還有一點令人不解的是,儘管《哪吒2》在內地此前已取得了極其耀眼的成績,首映禮和社交平台上點讚此片的香港著名電影演員卻寥寥無幾。我們並非強迫他人表態,但這是否某程度上意味著香港電影業的保護主義仍然存在?是否香港電影界對國產電影的接受度仍然有限?難道只有荷里活大片才能獲得香港電影界的青睞嗎?
近月來,香港接連有戲院關門大吉,電影市場陷入低迷。然而,《哪吒2》的出現,卻為香港電影市場注入了一劑強心針。這部電影的成功,不僅證明了只要有好電影,戲院仍然大有可為,更為香港電影界帶來了新的希望。難道這不是對香港電影市場的一次有力提振嗎?
《哪吒2》的成功,不僅是對國產電影的一次肯定,更是對香港電影界的一次啟示。香港作為中外文化交流的中心,理應對各種文化作品持開放態度。難道我們不應該放下對國產電影的偏見,擁抱更多優秀的國產電影嗎?難道我們不應該從《哪吒2》的成功中汲取經驗,推動香港電影界的多元化發展嗎?
《哪吒2》的橫空出世為香港電影市場帶來了新的希望,更「破」了香港電影界的一系列迷思:外國的月亮不一定特別圓,國產電影同樣可以大放異彩,香港戲院只有好電影輸入仍然大有可為。
香港電影界是否應該是時候放下保護主義,擁抱更多優秀的國產電影?這不僅是對香港電影界的一次挑戰,更是對香港作為中外文化交流中心的一次考驗。讓我們期待,香港電影界能夠一如《哪吒2》中那句「給我破」,從《哪吒2》的成功中汲取力量,迎來更加多元化的未來!
(本文不代表《今日正言》立場。如轉載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