哀哉民主黨 懷念司徒華

梁明逸/文化人
想當年,民主黨的前身港同盟,在1990年由李柱銘、司徒華、何俊仁等人創立,1994年與「匯點」合併,一時風頭無兩。回歸前的1995年立法局選舉,民主黨更是取得了19席,成為第一大黨,其影響力可見一斑。然而,在司徒華於2011年去世後,民主黨卻逐漸走上了絕路,這其中,難道民主黨就沒有任何糾錯的時機嗎?
民主黨的興衰,其實充滿了轉折與遺憾。回歸初期,民主黨仍是選舉得票和民調支持度最高的政黨,但隨着時間推移,內部路線之爭、多重爭議不斷。2006年的「真兄弟事件」,黨內「改革派」電郵被公開,高層懷疑內部被「滲透」,這本該是民主黨深刻反思、糾正錯誤的時機,然而,民主黨卻未能有效應對,內部矛盾愈發尖銳。
再說到2009年的所謂「五區總辭、變相公投」行動,民主黨選擇不參加,這本是一個保持中立、避免過度激進的機會。然而,民主黨卻因此遭到了其他泛民黨派的攻擊,政治立場逐漸模糊。這難道不是民主黨錯過的一次重要糾錯時機嗎?
2010年與中聯辦的「破冰」時刻,促成政改方案的通過,本該是民主黨走向中間路線、重獲民眾支持的契機。然而,這次「破冰」並未持續下去,民主黨未能把握住這次機會繼續向中間路線移動。這難道不是民主黨又一次錯過的糾錯時機嗎?
2011年,民主黨的「黨鞭」司徒華離世,更成為民主黨此後逐漸與激進派合流,踏上了「死亡之路」的分水嶺。
2014年的「佔中」事件,民主黨參與其中,但當時的政治生態已激進化,民主黨並未及時抽身,反而逐漸被邊緣化。這難道不是民主黨在關鍵時刻未能做出正確抉擇的又一例證嗎?
而數年前的《逃犯條例》修訂爭議,民主黨與林鄭月娥政府徹底鬧翻,時任主席胡志偉更是在立法會答問會上辱罵林鄭「你唔死都無用呀八婆」。這一時的憤怒與衝動,讓民主黨把最後的理性都失去了。這難道不是民主黨在面對危機時未能冷靜應對、錯過糾錯時機的又一體現嗎?
立法會選舉中的「拉布」癱瘓議會、許智峯的激烈抗議與投擲腐臭物品……這些行為不僅讓民主黨在議會中失去了聲音,更讓其在理性民眾心中的形象大打折扣。這難道不是民主黨在關鍵時刻未能做出正確抉擇、錯過挽回敗亡的又一機會嗎?
如今,民主黨真的要解散了。主席羅健熙在會上表示,要成立三人小組跟進解散及清盤法律程序。而當被問及民主黨的資產問題時,羅健熙卻拒絕透露。這難道就是民主黨對黨友、對公眾的交代嗎?這難道不是民主黨在最後時刻也未能悔改的又一例證嗎?
回想司徒華在世時,他為民主黨的發展付出了多少心血?他堅持的理念、他為香港民主發展所做的努力,難道都隨著他的離世而消失殆盡了嗎?民主黨一再在關鍵時刻錯過了糾錯的時機,逐漸走上了絕路。這難道不是對司徒華先生的一種背叛嗎?
若然司徒華泉下有知,看到走上絕路的民主黨,又會有多痛心呢?
(本文不代表《今日正言》立場。如轉載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