橫琴實踐是澳門「一國兩制」的大亮點
自由撰稿人/良辰
習近平主席的關注,是不是已經足夠說明一切?在繁忙的考察澳門行程中,國家主席習近平特意於次日早上親訪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與在那裡居住、創業的澳門居民及各方代表親切交流。這不僅體現了國家對橫琴實踐的高度重視,更是對澳門「一國兩制」成功新探索的充分肯定!
我們看到,橫琴不僅在經濟建設上取得了顯著成效,更在公共服務方面做出了積極探索。從試點銜接澳門的公共服務,到建構「便利澳門居民生活就業的新空間」,再到涉澳民生服務體系由「試點示範」向「服務拓展」的轉變,每一項舉措都體現了橫琴對澳門居民的深切關懷和對「一國兩制」精神的深刻踐行。
再看香港,我們不禁要問:香港在幹什麼?為什麼在同樣回歸20祖國多年的時間裡,橫琴能夠成為澳門「一國兩制」的大亮點,而香港的一些大項目卻似乎仍在原地踏步,被引以自豪的往往仍是傳統優勢呢?毫無疑問,新興產業在香港似乎仍未得到足夠的重視和行動力,讓香港曾經錯失了時代發展的良機。
橫琴的成功,不是偶然的。它其中一個成功關鍵是得益於「澳門監製+橫琴生產」這種創新模式,促進了澳門經濟的適度多元發展。橫琴,這片試驗田,正在為澳門經濟的韌性與競爭力注入新的活力。而香港呢?專家們也嘗紛紛指出,橫琴與香港北部區的產業聯動,將是相互賦能、共同發展的良機。然而,香港是否能夠把握住這個機遇,與橫琴攜手共進,共同推動粵港澳大灣區的建設,仍然是一個值得深思的問題。其中一個較為人詬病之處,是香港包括北部都會區在內,在被問及進度時似乎老愛整天打著官腔說「研究」,到底何時才能把建設真正落到實處?否則,非但不能與橫琴深合區產業聯動,反而隨時會成為拖累整個大灣區發展的後腿呢!
讓我們再回到習近平主席的考察。這次考察,不僅是對橫琴實踐的肯定,更是對未來發展的期許。橫琴粵澳深合區體制機制的運行已漸入佳境,這為澳門乃至整個大灣區的發展提供了強大的動力和無限的可能。
總之,橫琴實踐無疑是澳門「一國兩制」的大亮點。它用實際行動證明了「一國兩制」的可行性和生命力。而香港,作為同樣回歸祖國懷抱的特別行政區,是否應該從橫琴的成功中汲取經驗,加快自己的發展步伐,共同書寫「一國兩制」新篇章?讓我們共同期待,一個更加高質量發展、更加繁榮熱鬧的粵港澳大灣區!
(本文不代表《今日正言》立場。如轉載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