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俄東線天然氣管道全線貫通 沿線4.5億人口受惠

中國單管輸氣量最大的天然氣管道——中俄東線天然氣管道2日全線貫通,年輸氣能力增至380億立方米,實現了「北氣南下」直抵上海。預計2025年,通過中俄東線進入長三角地區的天然氣將進一步增加近50億立方米,有效提升區域天然氣供應能力和調峰應急保障能力。
據測算,中俄東線每年向沿線地區供應的天然氣資源,可減少二氧化碳排放量1.64億噸、減少二氧化硫排放量182萬噸。
據介紹,中俄東線是繼中亞管道、中緬管道後向中國供氣的第三條跨境天然氣長輸管道。中俄東線北起黑龍江黑河,南至上海,途經9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分北段(黑龍江黑河—吉林長嶺)、中段(吉林長嶺—河北永清)、南段(河北永清—上海)三段核准建設。中俄東線全線貫通前,黑河、五大連池、沈陽、安平等10座壓氣站先後建成,秦皇島站增壓工程和五大連池、肇源、錦州等壓氣站備用壓縮機組項目按期投產,推動中俄東線輸送能力提前達到設計輸量,確保沿線地區能源供應穩定。
「自2019年12月北段率先投產通氣以來,中俄東線累計輸氣量已突破800億立方米,天然氣供應渠道更加多元,帶動了沿線產業轉型升級,惠及沿線4.5億人口。」國家管網集團相關負責人說,中俄東線全線貫通後,與東北管網、陝京管道系統、西氣東輸管道系統、沿海多座液化天然氣接收站等實現互聯互通,增強了中國東部地區天然氣供應能力和應急調峰保障能力,對「十四五」期間構建中國天然氣管網「四大戰略通道+五縱五橫」格局、更好保障國家能源安全具有重要意義。
據介紹,作為中國第三代大輸量天然氣管道標志性工程,中俄東線是中國首條採用1422毫米超大口徑、X80高鋼級、12兆帕高壓力等級、具有世界級水平的天然氣管道工程,是中國首條智能管道工程。
「中俄東線全線壓縮機組、站場均採用遠程『一鍵啟停』技術,實現多種工況、多種模式下的自動判斷和控制,並通過管道在線和離線仿真系統、壓縮機組動態效率監測系統、光纖預警監測系統等多項自主研發的配套智能系統,提升管道智能化運行水平。」上述負責人介紹,管道沿線36台大功率壓縮機組選用國產設備,離心式壓縮機、高速同步電機、變頻器等關鍵部件國產化率達到100%﹔自主研發的管道核心控制系統具備每秒24萬點數據更新能力,管道「神經中樞」實現自主可控﹔首次應用了全自動化焊接、全自動超聲波檢測、全機械化防腐補口等技術和國產化施工設備,推動了管道裝備製造能力的升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