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協主席被《華爾街日報》炒魷合情合理

良辰/自由撰稿人

近日,香港記者協會新任主席鄭嘉如上任不足20日即被其任職的《華爾街日報》以「架構重組」為由解僱。面對這樣的「突發事件」,鄭嘉如形容自己被無理解僱,並透過記協發聲。然而,當我們深入剖析這一事件,不禁要問:記協主席被炒其實不是情理之中嗎?
首先,我們要明確一點,記協並非一個普通的工會組織,而是一個帶有明顯政治色彩的團體。多年來,記協一直打着「新聞自由」的旗幟,高調反政府,甚至在2019年修例風波中扮演了極不光彩的角色。包庇黑暴、反中亂港,記協的這些所作所為早已令人髮指。因此,當鄭嘉如以記協主席的身份出現時,我們不得不對其背景和政治立場產生質疑。
再來看看《華爾街日報》的態度。據悉,該報母公司發言人表示不會評論個別人事變動,但會繼續為新聞自由發聲。這一表述實際上已透露出對記協立場的不認同。作為一個國際知名的媒體機構,《華爾街日報》無疑更注重其聲譽和形象。因此,當其員工擔任一個具有爭議性政治組織的領導職務時,該報選擇解僱這位員工,無疑是在維護其自身的利益和形象。
況且,鄭嘉如在當選記協主席前,就已遭到《華爾街日報》上司明確表示,她的職位與記協工作無法共存。這一表述無疑揭示了記協與媒體機構之間的深刻矛盾。記協的政治立場和行為早已引起了媒體機構的反感和警惕,因此當其員工涉足記協事務時,自然會遭到媒體機構的排斥和打擊。
此外,記協換屆選舉過程中的混亂和爭議也進一步暴露了該組織的問題。選舉前出現的不明信息、黑箱作業、候選人被DQ等事件,都讓人對記協的公正性和透明度產生質疑。而鄭嘉如的當選,更是被認為是記協「老鬼」們的操控結果,目的只是為了讓記協繼續按照原來的路線運作。
綜上所述,記協主席被《華爾街日報》炒魷並非無情無理之舉,而是基於多種因素的合理結果。記協的政治色彩和爭議行為早已引起了媒體機構和社會的廣泛關注和不滿,因此當其員工擔任記協領導職務時,自然會遭到排斥和打擊。而對於記協本身而言,其換屆選舉過程中的混亂和爭議也進一步暴露了該組織的問題。
可以說,果斷把鄭嘉如解僱非但不是衝擊新聞自由,而是捍衛新聞自由的合理行動。皆因一句到尾,記協根本是政治組織而非工會。
(本文不代表《今日正言》立場。如轉載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