泳總制度僵化 名將方力申也被玩謝

王方/時事評論員

一個運動員能否參加比賽,其參賽資格如非以成績來衡量,而是按其所屬的組織機構級別來計算,的確令人相當費解。這個看似荒謬的事件,卻在前香港泳隊成員方力申和其學員身上發展。方力申旗下泳會學員被香港游泳總會拒絕參加錦標賽的事件近日不斷發酵,方力申更對於泳總的回應以千字文炮轟。
今次事件源於方力申的泳會旗下一名9歲男童游泳比賽成績優異,卻因泳會級別不夠高未能參加錦標賽。根據泳總的回應內容,現時只有「競賽屬會」級別泳會的學員才有資格參加錦標賽。對於泳總的做法,無疑是對傳統層級制度和資格審核機制的嚴格遵循,但這種僵化執行往往忽視了運動精神的本質,也就是鼓勵運動員競爭,發掘年輕運動員的潛力。
方力申作為前中國香港泳隊代表,曾是多項游泳比賽的本地紀錄保持者,代表中國香港參與奧運、世界大學生運動會、全國運動會等大型賽事,以運動員身份為香港帶來很多榮譽,退役後也盡力培育新一代本地泳將,對香港游泳運動發展貢獻良多。豈料一個僵化制度使其努力付諸流水,敢問泳總就這樣對待昔日港隊功勛戰將嗎?
相信大家都認同,在體育運動當中,成績與潛力應當是最直觀的評判標準,而非單純依賴於所屬機構的級別。泳會級別不應成為限制優秀運動員展示自我、追求更高榮譽的門檻。這種制度上的僵化,不僅限制了人才的流動與提升,更違背了體育公平競爭的原則。
而今次事件背後,也反映了香港運動界多年來官僚主義盛行的風氣。官僚主義往往表現為程序繁瑣、決策遲緩、重形式輕實質。泳總在處理此事時,似乎更側重於規則的嚴格執行,而忽視了規則的合理性與靈活性。在回應聲明中的兩句「避免因負面報道對年輕泳員造成困擾,甚或有損本會聲譽」,更讓人有「官威大過天」之感。這種機械式的執行方式,不僅未能有效解決問題,反而加劇了矛盾。更可怕的事,這樣的風氣絕非游泳界獨有,足球、籃球、保齡球等界別也出現很多相類爭議,當中更涉及為香港贏得國際級賽事的功勛戰將。
今次事件正正揭示了香港體育界內部制度僵化的問題,反映了官僚主義對香港運動發展的負面影響。更傷害了運動員及其背後的教練團隊的感情,大大損害了公眾對本地體育組織的信任與支持。就今次事件而言,泳總應重新審視現有制度,確保其在保障公平競爭的同時,也能為優秀人才提供更多展示機會。例如可考慮引入更加靈活多元的資格審核機制,如設立特別通道或臨時資格認定等。
就本地體育界而言,倡導開放包容、勇於創新的體育文化氛圍,鼓勵運動員挑戰自我、追求卓越。同時,加強對官僚主義的批判與反思,推動體育組織向更加高效、透明、人性化的方向發展。因為大家都希望運動員的努力和付出會得到回報,而不是被扼殺於僵化制度及官僚主義之中。
「慶幸」當事人是方力申,否則恐怕連怒吼的能力都沒有了。
(本文不代表《今日正言》立場。如轉載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