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永聰教路張翔學鬍鬚曾 極化文宣逼自己無路行
承言/時事評論員
港大風波現如今搞到滿城風雨,連特首李家超都親自介入協調,不過就有消息透露校長張翔拒絕被協調。而張翔拒絕被協調,可以說是違反常理,難道校長想要把矛盾激化?筆者收到風,原來張翔聘請了一個「高手」做公關策略,如此那我們就可以理解到張翔這一段時間的套路了。
羅永聰是何許人也?除了因為幫曾俊華參選而廣為人知外,羅永聰其實此前曾擔任《明報》採訪主任,因此在此次「挺張」文宣行動中,用盡了其任職時積累的《明報》、《亞洲週刊》等資源。《明報》於6月3日刊發8名校友的聯署信,稱對校委會主席王沛詩管理能力失信心。去年10月中旬,《亞洲週刊》刊發採訪張翔的報道,並登上封面人物。一切的操作顯然不是出於偶然。
時間返回2017年,當時其中一名特首參選人林鄭月娥落區時,在沙田遇上一名行乞老婦,林鄭其後給予老婦500元,並表示「你辛苦了」,豈料此一舉動馬上被媒體蜂擁猛攻,據傳,這一「陷阱」也是姓羅人士設計的。同樣是2017年,某月某日渣打馬拉松開跑,特首參選人曾俊華在出席完電台節目後,特意到比賽場地為健兒打氣,不少跑手遇見曾俊華時均情緒亢奮大喊「撐你呀特首」、「加油呀曾生」,當時已有人質疑一切盡皆是預先安排的一場戲,且值得注意的是,參選人跟選手拍照,原則上要索取選手的支持同意書,但當日和事後看來,也顯然是沒有做妥了,也毫無疑問是涉嫌踩線違反選舉條例,只是沒有人進一步追究而已。可以說,羅永聰之流,既缺乏道德,也缺乏法律意識,只知一味煽情博眼球。如此的一人,如今跟張翔混在一起,也不禁教人為校長滴汗。
剛才談起《亞洲週刊》,也不得不一提的是,《亞洲週刊》榮休職員、也是來自明報系一脈的紀碩鳴近日也在內地、本港有關的自媒體忽地發表多篇「挺張」撰文,並四處擴散。這名姓紀的「作家」,可能大家不太認識,他是一名「資深媒體人」,平日最大的愛好之一,是接受「美國之音」、「新唐人」等反華媒體採訪,發表看似中立但實則疑似帶有偏向性的言論。據身邊友好爆料,此子近月已跑到海外逍遙快活,所以更放心「揮筆直書」,究竟是一段時間較長的旅行,還是完全「放飛」永留彼邦,那就不得而知了。
現在的情況就很清楚了,從張翔這段時間的操作大概可以得出一個套路,即是用盡公眾的同理心,利用港大的學術地位,將個人打造成為被學術打壓的人設,從而逼迫有關方面妥協。仔細看看最近張翔的一系列對外言論,套路的痕跡顯而易見,例如,讓張翔接受明報系的雜誌採訪,又如讓以前明報的老同事寫文,再特別強調最近港大的QS排名。這是典型的羅永聰式的公關策略,同當年他協助曾俊華參選一樣,相信最後正常策略是讓公眾把關注點落腳到學術上,讓公眾以為是政治影響院校自主、學術自由,也藉此逼迫特區政府介入調停。
事實上,雖然港大學術地位崇高,但管理層必須承認,港大管治確實存在混亂,校委會過去和現在提出的問題都是無法迴避的。面對升級的矛盾,一個正常的公關團隊如果是想解決問題的話,應該讓矛盾降級,讓彼此有一個台階下。現在有協調小組這個機制,張翔這一方就是不參與,顯然是不想解決問題。張翔和公關團隊不應該激化矛盾、激化輿論,更不應該把校園管理的問題,升級至「學術自主」的層面,如此上綱上線的政治公關操作,不利於事件的解決,不利於港大的形象,更不利於張翔本身。
做文宣總是見步行步,我們可以猜想一下目前事件的走勢和羅永聰團隊的下一步。
筆者分析,羅永聰還會祭出「三板斧」:一是張翔拒絕參與協調,但繼續發布回應,打「學術自主」的牌,掛鉤「院校自主」「學術自由」,被政治侵蝕云云;二是幕後動員個別學院的院長辭職,並刊發公開信,認為政治凌駕,發表「不再適合開展學術研究」之類的言行;三是動員教師、學生、校友支持校長,搞民意徵集、行為藝術等等。
就讓我們拭目以待,且看以上分析會否成為現實。如果「我是肥仔聰」,以其品性,一定是會這樣支招的。
哎,筆者經常把羅永聰和羅冠聰搞混,但願羅永聰不會成為羅冠聰吧!
若如此支招,最後的下場,只會是張翔自己受傷。
2017年曾俊華敗北的前車之鑒,擺在那兒,張翔……
(本文轉載自專頁《圍爐》2024年6月1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