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式長衫及天后誕 港兩項目列入國家非遺

香港兩個非物質文化遺產(非遺)項目──香港天后誕和香港中式長衫製作技藝,成功獲列入國務院於2021年公布的第五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名錄》)。這兩項非遺的傳承人昨日在香港接受國家文化和旅遊部部長胡和平頒發牌匾。
香港天后誕和香港中式長衫製作技藝,涵蓋聯合國教育、科學及文化組織《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公約》所界定的「社會實踐、儀式、節慶活動」和「傳統手工藝」類別,具有突出的歷史和文化價值,並且在社區或相關範疇中具相當的代表性。兩個項目在2014年及2017年先後列入《香港首份非物質文化遺產清單》及《香港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天后信仰在香港有着悠久的歷史。相傳於南宋時期,在西貢佛堂門已建有天后廟。每年農曆三月二十三日(天后誕辰)或另外選定的日子,香港各社區會舉行不同規模的賀誕活動,一些地方團體會籌辦粵劇神功戲、抽花炮等活動以酬謝神恩,甚至舉行海上或陸上巡遊。
中式長衫則是在民國初年日漸流行。二次世界大戰後,大量上海裁縫師傅來港,豐富了香港長衫的製作工藝,再加上融合西式裁剪方法,形成香港獨特的長衫製作技藝。
本港迄今已有12個項目列入國家非遺名錄。為進一步推展非遺的保護工作,香港特區曾於2018年年底撥款三億元推行「非遺資助計劃」,推動社區參與和加強對香港非遺項目各方面的保護工作。特區政府表示,會繼續致力保存和推廣本地的非遺,令香港的傳統文化得以延續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