擁抱「一帶一路」倡議 香港機遇處處

翊君/時事評論員

在全球化的趨勢下,國與國之間的關係再非互相鬥爭的零和遊戲,而是講求互助共存的協作模式。十年前,中國提出「一帶一路」倡議,經過十年的努力成果甚豐。作為國家其中一個重要對外門戶,香港在「一帶一路」倡議迎來了更多新機遇。

由特區政府及貿發局合辦的第八屆「一帶一路高峰論壇」一連兩日在灣仔會展中心舉行,「一帶一路」沿線及相關國家和地區的主要官員及商界翹楚、多達100個代表團、合共近6000名人士登記參加,當中至少10個國家政府高層代表出席,足見各地區對論壇的重視程度。

在高峰論壇開幕式中,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副總理丁薛祥以視像方式發表主題演講,除了總結了過去十年「一帶一路」倡議所達成的豐碩成果外,更對香港在「一帶一路」倡議中所扮演的角色加以肯定。

背靠祖國、聯通世界,是香港得天獨厚的優勢。發揮國際規則暢順銜接的優勢,為高品質建設「一帶一路」牽線搭橋,就是香港在參與「一帶一路」倡議當中所能發揮的作用。香港在過去十年通過參與「一帶一路」倡議,不斷找到了新的發展機遇。特別是香港在「一國兩制」優勢下,成為內地和「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聯繫樞紐,香港也能從中得到更大的發展空間。例如多年前已有人提出香港應加快發展中東市場的步伐,缺乏的就是一個合作平台。而在「一帶一路」倡議之下,打開中東地區市場的工作可說是水到渠成。更重要的是,香港與「一帶一路」地區包括東南亞、中亞、南亞等地區的合作陸續有來,包括伊斯蘭債券、基建集資、擴大貿易合作等,既能讓香港有更多發展機遇,同時為推動國家在經濟、文化等方面的發展作出貢獻。

然而,即使「一帶一路」倡議為中國及參與國家和地區帶來更多合作機會,開創共贏之局,但仍有一些國家甚至小撮香港人死心不息地對倡議污名化,當中最積極的黑手就是美國。不過回顧歷史,三百多年以前的美國,在立國的第二年便派出「中國皇后號」與中國通商,希望開闢中美貿易航線,在亞洲地區尋求商機。該船從美國東岸的紐約穿越大西洋,再經海上絲綢之路抵達廣州,足證美國昔日也是海上絲綢之路的參與者和得益者。三百多年前美國也是海上絲綢之路發展的受益者,那麼不應今日的我打倒昨日的我,對「一帶一路」倡議作出污衊。

過去十年,「一帶一路」倡議已為香港帶來不少機遇,在由治及興的新時代當中,香港社會要走的路,是把握「一帶一路」倡議所帶來的機遇,為高品質建設「一帶一路」牽線搭橋,絕不能抱持像美國一樣的否定態度,這樣香港未來才有更大的發展空間。

(本文不代表《今日正言》立場。如轉載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