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櫃台模式顯香港金融變革決心

翊君/時事評論員

我們都知道,香港是全球最大的離岸人民幣業務中心,中國三分之二的對內和對外直接投資,以及大部分金融投資,都是通過香港進行。香港的人民幣業務規模愈大,對香港金融業發展愈趨興旺。
香港交易所本周一正式推出「港幣-人民幣」雙櫃台模式,為發行人和投資人提供港幣和人民幣計價股票的選擇,代表投資者可用人民幣直接買港股。目前已獲批的雙櫃台證券共24隻,包括香港交易所、騰訊控股、友邦保險、小米、中銀香港、美團、阿里巴巴、比亞迪、中國平安等。
儘管首日交投未見太活躍,但這次雙櫃台模式對香港證券市場發展意義極為重大。
港交所推出雙櫃台模式,可說是一次大膽的嘗試,雙櫃台模式將使香港市場有較大規模的人民幣計價股票交易,有助擴大人民幣雙向跨境資本流通之餘,同時讓香港的離岸人民幣業務得到新的發展動力。過去港交所積極拓展與內地相關業務,以吸納來自內地的龐大資金,然而「深港通」、「滬港通」等規限相當較多,也要通過深交所和上交所的合作才能進行。今次雙櫃台模式正正解決減少換匯步驟和匯率風險,港股可以直接用人民幣計價和交收,給投資者帶來新的交易貨幣的選擇,更見吸引。
此外,雙櫃台模式吸引更多內地投資者以人民幣買賣港股,這種「吸金」功能有助於香港股市增強流動性,也進一步加強了港股離岸人民幣市場的功能。
值得留意的是,雖然今次雙櫃台證券僅24隻股票,但作為先導性質而言份量及數目已足夠,而且在推行過程不斷優化,尋找到新的交易模式,從而豐富離岸人民幣計價產品體系,一旦體制成熟未來便可擴大至其他金融產品及使用群體。已成的「形」,再配合經濟復甦的「勢」,屆時香港國際金融中心和人民幣國際化離岸中心地位,更見穩固。
經歷過去十年高低起跌的港交所,正懷著變革改革的決心,而不是繼續「食老本」。今次積極投身人民幣國際化的高速發展快車當中,既是找到香港金融發展的一條新出路,也助推人民幣國際化進程,對國家對香港而言,是雙贏局面。
(本文不代表《今日正言》立場。如轉載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