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決住屋問題比打高爾夫重要吧

翊君/時事評論員


朱門醉肉臭,路有凍死肉,是中國魏晉時代社會階級地位懸殊一種寫照。基於政經地位及對資源的壟斷,豪門士族往往田畝千里,貧苦大眾無立錐之地。最近一則新聞,令人又一次驚醒這樣的情況在香港仍然存在。

佔地172公頃的粉嶺高爾夫球場,特區政府擬於2023年9月收回一幅32公頃用地,之後開展前期工程,估計2029年改建成公營房屋。收回粉嶺高爾夫球場部分土地作住宅發展用途,相關討論已久,環保署11日有條件批准「粉嶺高爾夫球場用地局部發展技術研究—可行性研究」環境影響評報告,條件包括需要檢視樓宇密度、高度,盡量保留林地,亦要減少建屋對樹木的影響。環評報告獲得批准,意味著政府收回粉嶺高爾夫球場部分土地發展的機會大大提高。

政府收地,香港哥爾夫球會馬上坐不定了!香港哥爾夫球會行政總裁賴以尊在一個電台訪問中表示,發展粉嶺高球場原有土地,不但對旗下會員有所影響,而且對非會員影響也甚大,因為現時粉嶺高球場每年約有40至50萬人次使用,其中四成屬非會員。此外,本地有七成高球比賽都在粉嶺高球場進行,發展會影響高球運動普及化及精英運動員訓練。

政府收回土地與體育政策發展背道而馳?敢問現時香港社會最需要解決的是住屋問題,還是發展體育?我們也知道,貴為該會的會員,個個非富則貴,幾百萬元一會籍,還要等十年以上才有機會成為會員,如此貴族式的玩意的確是令不少人享受其中。然而,這邊廂等候入會打波,但社會另一邊廂卻有更多人排隊上公屋。據最近公屋輪候時間計算,等上樓的準公屋戶輪候時間為5.9年。在基層住屋需要龐大的情況,其他問題也應先讓路,包括哥爾夫運動發展。

還有,要發展本地哥爾夫球運動,香港除了粉嶺哥爾夫場外,還有深水灣、滘西洲等地的哥爾夫場,足以滿足將哥爾夫運動向大眾市民普及的需要。而且,粵港澳大灣區地大脈博,絕對可以考慮與灣區各地的國際級哥爾夫場合作,舉辦各類精英活動,不一定要在香港硬生生佔有如此珍貴的土地資源。

在解決一個社會問題,自然要權衡輕重。香港哥爾夫球會是否應承擔更多社會責任,為解決住屋問題而作出妥協,而非只顧自身利益而反對呢?

(本文不代表《今日正言》立場。如轉載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