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別劏房」港權貴們依舊無心無力

翊君/時事評論員


中央港澳工作領導小組常務副組長、港澳辦主任夏寶龍到香港考察六日,期間走訪多個政府部門以及會晤本港社會各區人士,聽取本港最新的發展情況以及各階層的意見。夏主任這次考察香港,傳遞了中央給予香港管治團隊以及全港市民的信息。有趣的是,坊間有人重提夏主任前年提出「告別劏房」的要求,因為不知道夏主任有沒有要求香港管治團隊為此「交功課」。

「告別劏房」是夏主任於2021年香港國安法實施一周年回顧與展望專題研討會的講話所提出的,當時他表示:「期盼那時的香港,經濟更加繁榮,各項事業發展更加均衡,社會更加和諧安寧。特別是現在大家揪心的住房問題必將得到極大改善,將告別劏房、『籠屋』。」對於香港事務,中央一直強調特區政府須解決住屋問題這個「深層次矛盾」,相信自回歸以來歷屆特區政府也就香港的住屋問題想盡辦法去解決,但卻又解決不了,是不為也,還是不能也呢?

香港住屋問題,主因並非人口增加所導致,根本原因就是房屋政策的問題。香港的住屋大致可分為兩種,就是公營房屋及私營房屋。就公營房屋方面,政府屬下的房委會是香港最大的「包租公」,管理全港公共屋邨。可惜的是,每年公屋的落成量遠低於需求,十年前輪候公屋的時間是三年,今時今日已是六年半,等不到上樓的人,自然要解決居住問題,這就是「劏房」長期存在的一個主要因素。

另一方面,多年來私營房屋已高度商品化,成為了市民資產的重要部分。樓價的升跌直接影響有樓家庭的資產值。加上香港實行高地價政策多年,賣地成為政府重要的收入來源。這是這樣的原因導致香港多年來樓價高企,不能申請公營房屋的市民也只能拚命儲錢「上車」供樓。而他們寄望的,就是香港樓價只升不跌。環顧政府內部以及一眾代議士們,絕大部分都是「有樓之人」,甚至很多社會賢達本身就是為地產商效力,這樣千絲萬縷的利益關係,要解決香港住屋問題談何容易?

說到底,大量增加土地供應,大規模興建公營房屋,才是解決基屋住屋問題的方法。但這個方法「說易行難」,與私樓利益高度結合的群體(如業主、發展商等),也視公營房屋為負累,影響樓價地價,損害他們的根本利益。單是早前啟德新發展興建公屋,激起當地私樓居民的反對,便能略知一二。因此,要解決香港的居屋問題,必須做的就是打破現行的房屋政策及土地政策的框框限制,例如通過行政手段釋放更多土地(例如綜地、新界土地等),並將公營房屋與私營房屋市場徹底分割,也可通過合作方式與各大地產商合作,迫使它們履行社會責任。

香港住屋是個非常問題,更需要非常方法去解決。若不打破固有思維,港權貴們依舊表現得「說就積極,做就無心無力」,這樣的話「告別劏房」也只能是一個無解決的空口號,也再一次令中央對香港感到失望。

(本文不代表《今日正言》立場。如轉載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