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廠增退燒藥產量 存貨夠用三個月

復常通關後,來港旅客預計增多,坊間有擔心指,市面上已日趨恢復穩定供應的退燒藥物,將會再現搶購潮。香港製藥商會會長鄭香郡接受傳媒訪問時表示,因應疫情及冬季流感高峰,本地製藥廠早於去年11月就有所準備,增加退燒止痛藥的產量,目前存貨量約夠本地使用兩三個月,面向公營醫療系統的藥物亦十分充足,藥廠仍在加強生產。她建議藥房推出「限購」措施,防止有旅客大量購藥,相信按照當前情況可平穩度過冬季高峰期。

鄭香郡表示,據她了解本地製備退燒藥物的原材料非常充裕,部分藥廠已提早近兩個月開始準備應對冬季高峰,近日因應復常通關亦加強安排相關藥物生產,現時市場供應和藥廠存貨都很寬裕,「每年冬天都會是銷售的高峰期,今年當然因為很多因素,會特別高一些。我所在的藥廠差不多已排到100%的生產水平,存貨量估計也夠用兩三個月。」

對於個別品牌的退燒藥短缺,鄭香郡指,有關品牌屬進口藥物,本地製造的同類產品也具有相同的退燒止痛功能。「藥物的商品名可能有許多,但是有效成分都是一樣,包括paracetamol(撲熱息痛)或acetaminophen(對乙酰氨基酚)。市面上銷售的700多種退燒藥,至少一半都是本地生產。」她建議市民買藥時,可查閱香港註冊藥劑製品網站,只要含有上述有效成分,註冊編號相符,均可放心購買。

鄭香郡並呼籲市民或旅客不需要囤積過量藥品,一般輕症的新冠和流感患者,3天內已可退燒,只需食用20多顆藥物,即使為家人代購,也可推算合理數量。「退燒藥有食用限制,一般劑量下每天不可以吃超過8顆。買好多回去,藥物也會過期。」她建議若遇到大量採購的顧客,藥房應推出「限購」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