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梁振英副主席商榷

畢鳴/評論員


據報道,全國政協副主席、前行政長官梁振英今早在電台表示,本港各界不應等候與內地免檢疫通關實施,即使需要隔離檢疫,亦要盡早到內地發掘機遇。他呼籲市民不要等通關,不要怕「7+3」隔離檢疫,形容是「時間成本」,但是值得做。他又舉例指,自己在疫情下經常到內地,為列席二十大一共隔離檢疫了16日。

疫情持續三年,無數在疫情前奔走兩地的商家、打工仔、家庭均深受其害,翻查梁振英副主席這數年的帖文,我們可以絕對肯定梁副主席向來是最關心有關苦主的其中一人,他在香港疫情還沒那麼嚴峻的時候,便一直主張要堅持清零和盡早跟內地通關。可是,隨著疫情的發展,現時再說免檢疫通關無疑已是不合時宜,因此,才有了梁副主席今早在電台的一番說話。

梁副主席呼籲市民不要等通關,不要怕「7+3」隔離檢疫。然而,那些市民真的是「怕」嗎?

他們不是「怕」,否則,無論多艱難,沒有一個有感情的人會因為「怕」而選擇不跟內地的家人團聚;

他們不是「怕」,否則,無論多艱難,沒有一個有夢想的人會因為「怕」而選擇把草擬好的北上創業夢付諸東流;

他們不是「怕」,否則,無論多艱難,沒有一個有志氣的人會因為「怕」而選擇整天困在那狹小的香江而不勇闖新天地;

或許,他們真的是「怕」,他們怕的是返回內地所需隔離的成本:包括十天的酒店房租費和膳食費,還有香港那個比內地昂貴十多倍的檢測費,還有什麼?還有就是放棄最少十天以至更長時間的收入,卻又不能一下子放棄香港的家,當你人在內地,香港的龐大支出卻也很可能還是繼續著。而且,相信梁副主席也是個明白人,清楚明白到內地發掘機遇,絕非一時三刻可以成功的事,需要適應、需要調研,更需要時間,往昔正常通關之下,尚且可以依仗香港原有的一切「且戰且走」來回兩地之間,但在兩地未恢復通關之下,就近乎是要這個尋找機遇的人抱著背城借一的決心與投入,除了已經實現某程度上財務自由的人士或早已在內地鐵定尋得機遇的人士,否則誰又能力持續付出每次來回兩地隔離所導致的各項持續成本呢?對於很多近三年內沒有過關到內地的人來說,他們的「怕」,不是心理上的「害怕」、「懼怕」,而是成本過於巨大的「可怕」。

說到底,尋找機遇的人,從來不應奢望不勞而獲,也不應「害怕」、「懼怕」沒有收穫,但如果尋找機遇付出的方方面面的成本均過於巨大時,他們所「怕」的其實是一無所有的「可怕」。

然而,但願經過梁副主席拋磚引玉下,全個社會可以真真正正去正視無法通關的問題,能免檢疫就為免檢疫,不能免檢疫就朝向減少隔離日數再努力,如果就連隔離日數也不能減少,又是否可以有什麼方法去幫助這些有需要到內地的人呢?全個社會都是時候面對刻下「兩地不通」的困境,捨棄空洞的口號式呼籲,切切實實從速找出可行的方法。

(本文不代表《今日正言》立場。如轉載請註明出處。)